close

S__25993227  

一位畢業五年的朋友問我:「怎麼在一位講者分享完之後,抓住那些顯而易見和演講內容之外的技巧與重點?」

 

一週後,我想起兩位 W 女士。


三年前,我問過一樣的問題,W 說:「手法都可以公式解,解不了的是揣摩講者的心情畫面、模仿前輩的生活歷練,以及純粹且專注的從主題收斂。」

 

幾位前輩及銷售、簡報和 W 的書籍都共同提到,1.秀畫面別只說規格:描繪願景或購買前後的畫面給顧客、2.誰可以說 YES:從與會人員找出決策者,專注地和關鍵人物對話、3.練習:做十次和一千次有絕對數量上的差異,不聰明的話至少要多一點努力。

 

如同 Green 分享的賓士案例、Eddie 邀請了職場裡的伯樂、鄭老師的成功高中終於成功;大道理是:大家都知道,但做不太到的事兒。透過台上講者提醒我們,其實道理都是真正可以被實踐的。


當時,我回答:「可以套公式:『找到內容、經驗和技巧三體合一的共通點。』」自己也領悟到「收斂」並非複述或整理講者剛談完的重點而已,應是「回饋到真實生活或工作上的使用情境」,如果大家拼命點頭搗蒜泥,確實到了心坎裡。

 

把時間拉長來看,就能找到關鍵的「共通點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智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