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150405(日)愛說笑 關於雲端 宜蘭 腦袋  

在九彎一十八拐拍下的宜蘭,我想延續「雲端」。

 

現在流行資料放雲端,不過人情就不能;

你能從雲端下載腦袋,不過智慧就不能。

 

我們看見Google有協作平台、Evernote有Work Chat,這些都是增加效率,(Drop Box甚至在前些天(4/3)寄信告訴我,他們也推出協作平台了!)強調工作迅速,但絕非強調團隊「凝聚」的工具。

 

工具可以讓我們工作變得更好,讓我們生活變好的是真正的相聚。

 

生活在雲端的我們,都是屏除雜質的自己。

因為可以「想好」再說,螢幕背後甚至不需喝水廁所;2009年之後我們擅長「分享」加一張圖,叫做臉書。仍是活在天空上,有人說這是網上重新做人的時候;我認為,這是走在危險邊緣,觀眾會放大比對我們線上和線下的作為。《原來,我們不像臉書上那麼快樂》/王文華(http://is.gd/c5gJsW

 

 

「你怎麼可以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裡?」Mrs.0怒道。

 

我們接受加班,不能接受回家仍需工作;

我們工作會有情緒,情緒帶回家就不行。

 

將工作的資訊和靈感存在雲端上,直些分享給專案成員。於是腦袋好似變得很茁壯,因為每個人都可以隨意的餵養,在溝通、企畫階段我們選擇雲端;對人對事時,如何靈機應對有智慧?面對面閒聊如何說完故事又幽默?衣服穿著怎麼樣符合時下流行?寂寞和消極的感受要怎麼排遣?都是關掉電腦登出臉書之後更重要的事情,雲端無法處理。

 

「你推開了抱枕,你醒在無盡的、疲倦的人生。」這是五月天專輯《第二人生》裡的歌詞。我們醒來就打開臉書看看Line,新訊息並不會真正讓我們獲得滿足,起床吃早餐才行;五十個、一百個或更多的讚也不會讓我們真的跟誰友好,打一通電話約一個人才行;在文字裡穿梭飛舞也不會讓我們真的擁有智慧,實際體驗生活才行。

 

科技很好,通常是我們自己表現不好。於是我告訴自己「可以在雲端上工作,但不能跟雲端交往;可以不斷分享,但聚餐不是一百個讚,是一頓有飽足感的飯。」

 

晚安–

arrow
arrow

    張智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