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結束後,究竟怎麼資源分配、
溝通才會「公平」?
「不是要追求公平,要不內鬥。」- c'
模組扮演好它的角色,而我們將做好引導的思考深度
京城創意公開班《人際感染力》,其中一個單元「模擬工廠」,會探討上對下的交辦與協調、資訊平衡的關鍵時機和場合。
在進行流程,我預計會有大幅的變化。後面的「事實與感受」將用更加具體的方法,讓大家有依循的作出想法歸納,在觀念延伸和實際運用時,才不會有「啊.. 那個誰!這個我學過啊…在那個...」想不起來、用不上來的狀況。模擬工廠的運作模組,是引導出團隊溝通技巧的媒材,模組扮演好它的角色,而我們將做好引導的思考深度。
「完成」與「未完成」都有很紮實的意義
在過去課程經驗中,有三個常見的問題跟大家分享:
Q1:全數學員成品失敗,調整溝通過程要不要再進行一次?
答案客觀地來說:視情況而定。既然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題目,如果又選一個灰色地帶回覆就太沒意思了。以主場而言的手法,我會以「進行一次」為限,(除非執行“進階”版)。後續大家可以自由討論,但再次「模擬工廠」的意義我認為不大,成品做出大家固然開心,但課程收斂和整合想法,本身在「完成」與「未完成」都有很紮實的意義。
「不是要追求公平,要不內鬥。」
Q2:課程結束後,究竟怎麼資源分配、溝通才會「公平」?
如同開頭所說:「不是要追求公平,要不內鬥。」- c’,有時候公平已難定義,都有「主管因為一頓飯跟誰吃」而造成內部失衡,於是放眼而想,政治立場運作的過程或自己一廂情願時,我們終究要槍口朝外。
Q3:討論時間要多久才夠?
答案客觀地來說:視情況而定。仔細想一想不對勁,以「十分鐘」來做或許才會是比較恰當的。按照近幾次課程的演練和討論,十分鐘想法不發散,都能夠做到有價值的收斂和決策。就..「十分鐘」吧!
有機會,上課見囉!
–完–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